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详情

2022年度信托行业十大关键词


  又是一年渐近尾声,作为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首年,2022年对于信托业意义非同寻常。

  与往年常伴的迷茫不同,2022年信托业有了明确而具象的转型路径。三大业务分类改革启动试运行,差异化监管蓄势待发,伴随着复杂的经济环境,信托业转型步伐愈发坚实有力,资产规模站稳21万亿。

  作为行业观察者,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特此盘点2022年度的信托业,用十大关键词记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信托业。

  1业务分类改革

  ANNUAL REPORT

  近年来,信托公司 信托业务持续发展,业务形式不断创新,但现行信托业务分类体系已运行多年,与信托业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存在分类维度多元、业务边界不清、服务内涵模糊等问题。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 相关负责人表态,业务分类改革将作为2022年信托行业 重点工作推进。

  继《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发半年后,信托公司根据《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启动了试填报工作。

  此次业务分类改革有四大总体要求:回归信托本源、明确分类维度、突出差异竞争、保持标准统一。

  未来,信托业务将被划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其中,资产管理信托分为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信托、权益类资产管理信托、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管理信托和混合类资产管理信托四个类别;资产服务信托分为行政管理受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 受托服务信托、风险处置受托服务信托和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等四项分类,且这四项分类下仍各有细项分类。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对于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相关政策明确了信托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展业方向。

  2利润大滑坡

  ANNUAL REPORT

  整体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滑坡,是2022年信托业一大伤痛。

  以银行间市场 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为口径,2022年上半年56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575.44亿元,同比减少14.34%。

  信托业务收入下滑系业务规模持续压降与主要投资领域融资需求低迷等因素所致。上述56家公司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总额为373.58亿元,同比减少13.86%。固有业务收入下滑系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上半年资本市场 出现较大波动。上述56家公司上半年固有业务收入总额为201.87亿元,同比减少15.21%。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信托行业的经营业绩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三季度,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73.52亿元,同比下降22.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83.01亿元,同比下降31.21%。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认为,利润下降幅度略高于经营收入的降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行业转型发展中的挑战:一方面,创新业务布局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等基础性投入,成本费用支出明显增长,但短期利润贡献尚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风险资产暴露增加,信托公司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力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曾让行业引以为傲的人均净利润指标也出现下滑。据悉,进入2022年以来,行业人均净利润已连续3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前三季度行业人均净利润为140.30万元,同比下降24.42%。

  321万亿元

  ANNUAL REPORT

  经历资管新规出台以及压降调整后,全行业的信托资产规模近两年企稳回升,2022年稳在了21万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同比增长3.08%,较2021年末的规模余额增长2.55%。

  信托资产来源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三季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94万亿元,同比增幅3.63%,占比达到51.90%;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6.06万亿元,占比为28.75%,同比上升5.42个百分点;单一资金信托规模4.08万亿元,同比下降1.04万亿元,占比降至19.35%。

  功能结构方面,延续了投资类信托与融资类信托“一升一降”的趋势。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行业投资类信托业务发展明显加快,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三季末规模为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7%;占比为43.75%,保持在信托资产功能分类的首位。融资类信托规模在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压力下,2020年二季度以后持续下降,2022年三季末规模为3.08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31%。

  事务管理类信托2017年末达到峰值后,在压降通道政策引导下持续回落。2022年开始随着信托在风险隔离、风险处置、财富传承等领域功能的不断认识和探索,规模企稳回升。

  信托业经过近五年的持续调整,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行业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4破产与重组

  ANNUAL REPORT

  数家信托公司旷日持久的重组事项尚未完结,2022年的一记破产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

  2022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批复公告,同意新华信托 依法进入破产程序。新华信托的破产清算,是我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实施以来的首例信托公司破产清算。

  对于该事件,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蔡概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分类监管、扶优限劣”是银保监会一贯的监管理念。新华信托依法进入破产程序,是银保监会有效处置信托公司风险迈出的有建设性意义的一步,有利于及时处置高风险信托机构 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也有助于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业界观察人士普遍将新华信托破产视为个案,该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既有利于整顿信托市场 ,打击违规活动,又有利于加强投资者教育 形成“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信托投资 理念。

  目前,四川信托 、华信信托 、安信信托、新时代信托 、华融信托等公司仍在重组进程之中,2022年个别公司的重组事项有明显突破。

  以安信信托为例,2022年9月底,公司获准重启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不久之前,安信信托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核准的申请材料 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定形式,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尚须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12月25日,安信信托发布相关公告表示,为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拟将名称变更为 “建元信托”。

  5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ANNUAL REPORT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隐患的重大风险处置,与发挥常规化风险处置作用的存款保险和行业保障基金都是我国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行差别化收费,以平衡好风险、收益与责任,避免国家和纳税人利益遭受损失。

  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14年的信托业保障基金一直发挥着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信托业的持续稳健运行,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为更好发挥基金化解和处置行业风险的功能,中国银保监会商财政部对《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形成了《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2年2月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费率机制灵活调整在修订之后的办法中得以明确。

  2022年第10期《求是》刊登银保监会党委撰写的《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 风险》一文。文章透露,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首批646亿元资金已经筹集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得到加强,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正在修订完善。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未来,银行业 的安全网由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与存款保险共同构筑,信托业的安全网则由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与信托业稳定基金共同构筑。

  12月中旬,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媒体记者提问时指出,我国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基础较为坚实,但个别中小银行、村镇银行、信托公司等较为脆弱。下一步要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断夯实金融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

  6标品信托

  ANNUAL REPORT

  在整体发展承压的信托业务中,标品信托呈现“独立行情”,被称为信托的“新晋顶流”。

  标品信托是根据信托公司文件约定,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 的信托业务。随着非标转标趋势推进,标品信托业务近年接连迈上新台阶:2021年突破3万亿,2022年突破4万亿。

  截至2022年三季末,资金信托规模合计15.01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类的资金信托规模达4.18万亿,同比增幅达36.80%,较2021年末规模增长24.59%。从五大投向来看,证券市场类信托已超越工商企业类,成为第一大类资金信托。

  证券市场类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债券资金信托产品 。三季末,资金信托投向债券的规模为3.27万亿,同比增长1.14万亿,同比增幅达53.5%。此外,投向股票和基金规模 分别为6463.8亿元、2659.5亿元,同比总体保持持平状态。

  当前社会理财资金配置由非标类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明显。信托业在证券投资 领域与基金、券商 、银行理财 等资管同业相比,规模仍然较小,参与深度有限,但加快做强做优做大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已基本成为行业转型共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对于不少信托公司来说,仍属于新尝试的领域。证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不同于以往非标信贷业务,同时,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应对,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转型标品业务,需要信托公司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7服务信托

  ANNUAL REPORT

  随着信托业分类改革的推进,服务信托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监管部门新近向信托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调整信托业务试分类的通知》,资产服务信托项下分类进一步完善,分为行政管理受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服务信托、风险处置受托服务信托、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4大类,18个细分类别。这相较于今年4月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增加创新型家庭服务信托、其他个人财富管理信托、企业及其他组织财富管理信托。

  目前,家族信托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其他领域的服务信托也呈现多点开花的景象。

  以破产重组服务信托业务为例,中信信托 、光大信托、紫金信托 、平安信托 、建信信托 、国民信托 、浙金信托等公司已有切实项目落地,相关项目甚至引发二季度行业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大幅增长。

  再如预付类社会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中航信托 、苏州信托 、山东国信、国联信托 、紫金信托、万向信托 等公司已有落地项目。

  国际经验表明,信托制度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发展演化出不同的功能,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功能,有望在社会财富传承与管理、社会治理服务、公益慈善等更广阔空间发挥出独特的创新价值

  8房地产信托

  ANNUAL REPORT

  作为信托公司传统重要业务,房地产信托近年一直受到关注。

  近几年,受房住不炒、规范房地产融资、房地产领域风险暴露等因素影响,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的规模和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截至2022年三季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1.28万亿元,同比下降0.67万亿元,降幅34.20%,环比下降9.49%;较2021年末规模降低27.30%;在资金信托中所占比重下降至8.53%,同比降低3.89个百分点。

  11月以来,房地产行业积极政策不断推出。11月8日,交易商协会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11月13日央行 、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融资、保交楼、受困房企风险处置、保护消费者权益、调整金融监管政策、住房租赁金融等六个方面、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日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联合发文,支持房企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12月20日,央行召开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

  用益信托研究 院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11月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64.89亿元,环比增加61.5%。其认为,房地产信托产品数量成立环比大增,既有10月成立基数低的缘故,又有政策支持的原因。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绝对规模增长并不明显。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表示,随着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不断放松和政策效应的叠加,各地“保交楼”工作不断推动,居民购房信心和房企现金流均有望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将逐步重启良性循环进程,能够有效缓释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为出险项目处置提供窗口期,也对未来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9增资

  ANNUAL REPORT

  百亿增资是近年来围绕信托业的看点之一,不过,2022年信托公司增资力度有所降低。

  以监管部门批复为口径,截至12月21日,2022年共计6家信托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资金额72.6亿元。若加上陕国投等增资尚待监管批准的,年内信托公司增资规模高于百亿。

  不过,回顾过去几年,2021年和2022年信托公司增资实际上处于低谷期。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9-2020)》以及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统计数据,信托公司在2016年、2017年出现增资高峰,分别达到385亿、403亿元。此后,虽然增资规模有所回落,但都保持在百亿以上,其中2020年获批增资额也高292亿元。

  从单家信托公司增资看,往年时常可见的大手笔增资,如今比较少见。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客观来看有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信托公司业务规模的回落使得资本消耗下降,从满足净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角度看,资本补充的急迫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股东因盈利能力受宏观经济 和疫情因素影响,对信托公司增资的能力和增资意愿均在下降。

  10高管变动

  ANNUAL REPORT

  近年,在信托业面临转型压力、新业务拓展等情况下,信托公司频现高管变动。不过,从监管部门批复情况看,2022年信托行业高管变动趋于放缓。

  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1日,2022年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的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有14位,涉及12家信托公司。相较2021年和2020年(均为20多位)均有减少。

  从董事、高管层面看,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有65位信托公司董事、高管变动获批。若除去董事变动,仅统计高级管理职务,则有15家信托公司的28个高管职务变动获批,均少于此前两年。据公开信息,2021年超过半数信托公司出现高管变动,2020年则有40多家信托公司出现高管变动。

  信托业协会曾调研总结,信托公司高管职务变动原因主要包括正常人事交接、股东变动影响及市场化离任竞聘等,其中正常交接占比较高,具体包括到龄退休、股东集团内部调动、公司内部升任、信托公司外部选聘等,这类变动对公司整体管理格局和生态影响相对较小。而部分信托公司由于发生经营风险、监管托管问责、高管人员违纪违法等负面原因引起的高管频繁变动,将对公司长远发展目标、战略发展规划和市场特色化定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帅国让认为,高管变动是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信托公司整个高管团队趋于相对稳定态势。预计随着信托公司对其转型方向进一步明确,高管变动的频率或将下降,从而实现公司的战略及业务转型目标。

 
在售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热销理财产品 更多>>
信托产品预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