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详情

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业务发展:通道业务“回流”带动高增速,转型任重而道远。2017年,信托资产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截至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6.2万亿元。同时业务结构逐步优化,单一资金信托持续收缩,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稳步上升,功能结构变化趋势不变,融资类业务持续下降,事务管理类和投资类占比持续上升。通道业务的扩张仍是驱动信托规模的主要因素,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政策环境:监管趋严,传统业务面临较大收缩压力。2017年是金融业“强监管”年,也是大资管业的“统一监管”年,同时对于信托业的“监管”同样不会缺席。2017年以来,信托业务正在加速完善支撑行业发展的业务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受“三三四十”、“资管新规”和“55号文”等监管的影响,短期内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将面临较大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将倒逼信托行业加快转型步伐,回归信托行业本源,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集合理财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均上升,平均收益率上行。根据用益信托网的数据,2017年集合信托发行规模为25791.93亿,较2016年增长40.08%。发行数量为11165只,较2016年增加47.51%。发行规模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企稳,企业融资需求高;二是受市场和监管的影响,债券市场的融资需求被挤压到信托市场。2017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财类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77 %;其平均信托年限为1.7年。从收益率走势来看,2017年收益率一路上行,且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

  展望:行业“寒冬”将至,信托业面临迫切转型需求。走进新时代,经济环境、监管环境、资管行业格局均在发生新的变化,信托行业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历史周期,变革与重构将成为2018年信托行业的主题。

  1、业务收缩是必然,行业“寒冬”将至:1)仍是主基调;2)通道业务收缩是必然结果;)信托行业将面临调整期的阵痛。

  2、业刚性转型期正式拉开序幕:1)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监管环境、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信托行业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2)至于该怎么转型,首先要明确市场的需求和信托行业自身的市场的定位;3)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结合信托业自身的制度优势和行业优势,回归信托本源,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信托行业转型的大方向。

  风险提示:监管超预期


  正文

  1. 业务发展:通道业务“回流”带动高增速,转型任重而道远

  2017年,是金融业“强监管”年,也是大资管业的“统一监管”年。信托业增速有所回升,资产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17年末,管理的信托资产达26.2万亿元。同时业务结构逐步优化,单一资金信托持续收缩,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稳步上升,功能结构变化趋势不变,融资类业务持续下降,事务管理类和投资类占比持续上升。但通道业务的扩张仍是驱动信托规模的主要因素,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的转型任重而道远。在整个资管行业将面临新的监管环境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亟待变革。

  1.1. 通道业务“回流”,带动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回升后趋稳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6.2万亿元。2013年三季度开始,受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对于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的分流,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持续下滑,一直到20163季度开始同比增速再次回升,主要是原因是2016年监管出台新规加强对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的监管,导致基金子公司和证券公司资管通道业务回流信托。2017年前信托业整体的规模增长中,超过80%来自事务管理类信托,其中通道占据绝对地位。2017年的四个季度,信托资产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2.48%34.07%34.33%29.81%。从季度环比增速来看,2016年四季度为11.29%2017年四个季度分别为8.65%5.33%5.47%7.54%,可见增速保持平稳趋势。此外,2017年前信托规模同比增速持续保持高位还和2017年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有关。2017年,供给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消费和投资需求产生明显拉动,GDP增速明显回升,全年同比增长速度为6.9%,比上年回升0.2个百分点,带动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

  2017年四季度虽有《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银信合作新规等相继发布,但其影响将更多将会在2018年开始逐步显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银信合作新规(55号文)等监管文件带来的影响逐步释放,打破刚兑、去通道、向上向下穿透原则、禁止期限错配等规定,触及了信托业以往规模高速增长所倚靠的根基,即通道业务和传统刚兑优势,在信托业务成功转型、未来发展方向明朗之前,预计信托资产规模将有收缩。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1.2. 业务结构显示信托公司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从信托资产的资金来源来看,集合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均持续提升,而单一资金信托的占比则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反映出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自2011年开始,三大类信托资金来源中,集合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占比持续增加,2017年仍然延续这一趋势。具体来看,2017年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达到9.9万亿,占比由年初的36.28%上升到 37.74%;单一资金信托规模达到12万亿,虽然规模继续上升,但规模占比由年初的50.07%下降到45.73%;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4.34万亿,规模和占比与年初相比均有所提升。

  近年来,随着资管行业竞争白热化,通道业务费率不断下降,信托公司已经在积极提升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但是单一资金信托占的比例仍然较高,信托行业急需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2018年,资产管理新规大概率会落地,“破刚兑、去通道、去杠杆”将会使得信托公司的资金来源端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尤其是单一资金信托的收缩压力较大,通道业务从资金来源端看,主要归属于单一资金业务,强监管下,预计未来可以看到单一资金信托总规模和占比均会进一步大幅收缩。与单一资金信托相比,集合资金信托门槛较低,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社会投资者,是大众购买信托产品进行财富管理的重要渠道,但是“刚兑”的打破也将会加大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难度。

  对于财产权信托而言,尽管在国外的信托业务中占主导地位,但在国内的市场规模还相对很小,但规模和占比一直在提升。事实上,财产管理信托相比于资金信托有制度上的优势:1、可以享受更低的风险资本计提;风险资本计提权重可以享受0.2%的比例外。信托保障基金的收取比例也很低:财产权信托只收整个信托报酬的5%,但是资金信托是收整个规模的1%。随着信托行业逐步向本源业务的回归,预计更多能体现信托制度优势的产品不断涌现,财产管理信托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从信托的功能结构上看,受益于通道业务回流,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和占比继续上升,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总规模增长不大,占比继续保持下行趋势。回顾近年来信托行业功能结构的变化,2014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加上监管的围堵,融资类业务大幅下降,随后受益于银行同业理财资金委外浪潮,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大幅上升。自此之后,事务管理类信托便一路走高,融资类一路下跌。投资类信托则在2015年“大牛市”支撑下稍有上行之后也进入下行通道。2017年的信托业功能结构延续着这样的趋势,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继续上升,融资类和投资类占比则继续下滑。截至2017年末,事务管理类占比由2016年年末的49.79%上升到59.62%,融资类和投资类则分别下降至16.87%23.51%

  事物管理信托信托规模的大幅上涨与通道业务的回流关系密切。2012年之前的银信合作基本都在融资类业务的口径下,在银信融资类合作业务额度(30%)被银监管控后,信托公司为了将额度腾挪给高收益率的主动管理,同时减少风险资本占用,开始将大量作为通道的融资类产品转化为事务管理类产品。事务管理类信托中有大量的通道类业务。信托行业规模扩量同时,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萎缩。其中,券商定向资管计划规模从一季末16.06万亿峰值收缩至年末14.4万亿,基金子公司专户存续规模从年初10.5万亿收缩至年末7.31万亿。信托规模与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变化的对比显示通道业务明显回流信托行业,带动了事物管理类信托规模大幅上涨。

  信托业主动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反映信托主动管理类信托的占比继续下滑,而由通道业务回流驱动的事物管理类信托占比继续下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通道资产依然是驱动信托业资产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信托业面向效益与主动管理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期间,信托业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连续下降,持续在低位徘徊,2017年四季度为0.42%,从这一指标来亦反映行业整体并未走向成功的转型之路。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2. 政策环境:监管趋严,传统业务面临较大收缩压力

  2.1. 信托业监管政策回顾

  2017年是金融业“强监管”年,也是大资管业的“统一监管”年,同时对于信托业的“监管”同样不会缺席。基于完善信托行业的制度建设和对于信托行业的业务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相继实施。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出台,信托公司将会被分成三类六个级别。20171月,银监会下发了《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关注信托公司两个层面的风险——单体法人风险(占比80%)和系统性风险(占比20%)。从资本要求、资产质量、风险治理、盈利能力、跨业纪律、从属关系、投资者关系和外部评价八个方面入手对信托公司进行评级,从而将信托公司分为创新类(A+A-)、发展类(B+B-)和成长类(C+C-)三类六个级别。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不同的监管评级将意味着可以开展的业务范围不同。另外,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以后可能也会成为其他金融机构同信托开展同业业务时选择交易对手的重要参考。

  信托业务监管分类工作正式启动。20174月,银监会下发《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试点工作。此前在信托公司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结合属地监管部门意见,综合考虑经营基础、业务种类、内控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包括外贸信托、安信信托(11.45 -1.55%,诊股)、中建投信托、重庆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中航信托交银国际信托、陕国投信托百瑞信托10家公司成为此次试点公司。在2016年信托业年会上,以资金运用方式兼顾资金来源为标准,把信托业务划分为八大类。此次启动八大业务分类试点改革将推动信托公司传统业务的升级和创新业务的拓展;同时,提高信托业务风险识别和计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监管套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提高业务的规范化和阳光化进程,从而推动信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信托产品登记和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201612月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正式挂牌成立后,20175月,中信登下发了《信托登记管理规则暂行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信托登记包括预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终止登记、更正登记等类别,登记内容涵盖信托产品信息、信托受益权信息等,未来可能逐步实现信托业务监管信息化,有利于实施穿透监管,同时,信托登记将提升现有业务的透明性,完善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对受托人的履职情况形成更好的监督;201791日起,信托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将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有望形成一个规模化的信托产品二手交易市场。由于历史原因,信托行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长期缺乏统一的信托产品登记和交易平台,市场分割使得产品登记、公示、信息披露、流转、兑付、清算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不利于充分披露产品风险信息及合理定价,不利于监管有效及维护市场金融秩序。而中信登的正式成立及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的出台正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信托统一登记通过强化市场约束,提高信托产品的透明度和规范化,进而服务信托行业的风险防控及转型升级发展。

  银行业“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对信托传统业务冲击较大。20174月开始,银监会先后发布了有关“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和“十乱象”等方面专项治理的多份监管文件(以下简称“三三四十”),全面规范银行业发展,防控银行业风险,同时对信托公司的信政合作业务、房地产业务和同业业务产生较大冲击。信政合作业务方面,针对涉及变相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业务模式加强监管,同时更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提供融资时,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任何形式提供担保;房地产业务方面,监管要求加强合规性管理,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同业业务方面,监管要求禁止开展存在监管套利、空转套利的通道业务,并规定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信托公司获得同业机构资金的难度大幅增加,同业业务是受“三三四”影响最大的信托业务。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消除多层嵌套及通道服务、打破刚性兑付、履行主动管理职责。12月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 号文),重新定义并规范银信类业务及银信通道业务。对于信托行业新一轮的监管正式拉开帷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轮监管将触及过去十年形成的信托业务模式的根基,信托行业的业务模式将会发生一定的变革。

  总体看,2017年以来,信托业务正在加速完善支撑行业发展的业务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受“三三四十”、“资管新规”和“55号文”等监管文件的影响,短期内信托公司的传统信业务将面临较大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将倒逼信托行业加快转型步伐,回归信托行业本源,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2. 资管新规对信托业的影响深远

  资管新规对于资金信托的影响深远。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端来看,目前信托行业大部分的资金均来源于银行,主要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信托的资金基本上均来源于银行理财,单一资金信托主要充当了为银行理财等资金规避监管限制提供通道的角色。以主动管理为主的集合信托产品中,资金来源于零售端的大约在30%左右,70%的资金来源于以银行为主的机构客户,其中来自银行的资金中理财资金占比在50%左右。《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资管产品只允许一层嵌套,且要求向上穿透至投资者,向下穿透至基础资产,意味着公募性质的银行理财资金无法投资私募性质的信托产品,同时信托通道也没法给银行理财等资金提供规避监管限制的通道。这就意味着信托的重要资金来源来自于机构端的资金将会大规模收缩,伴随而来的将是信托通道业务的萎缩。

  信托产品资金来源的零售端来看,投资者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培育,短期仍面临收缩压力,长期要好投资者教育的效果如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资管产品不能刚兑,习惯了“保本”的信托投资者,需要时间转换理念,短期来看信托产品零售端规模的收缩亦难免。不过,好在《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资管产品均要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主动去适应变化。信托公司的存量客户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预计接受“净值化”产品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总体上信托产品资金来源的零售端也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

  从信托产品的投资端来看,对于期限错配的监管将极大地限制信托对于非标资产的选择。《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资管产品的期限和投资标的期限要匹配,尤其对于投资非标资产的资管产品要求“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而目前非标资产一般5-10年,期限较长。对于信托产品而言,要么发行长期限的产品来对接,要么挑选期限相对较短的非标项目来满足对于产品期限的匹配。对于第一方式,目前难看难度较大;采取第二种方式的话,则意味着信托产品投资非标的项目范围将会缩小,寻找合适项目的难度较大。

  从信托产品的设计上看,对于产品分级的限制使得信托结构化产品难以开展。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私募产品不能进行分级,未来通过信托产品分级进行股票配资的业务将无法开展。

  总体上来看,《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如果严格执行的话,资金信托产品短期将面临收缩的压力,零售端的销售能力价值凸显,通道业务将会萎缩,通过结构化产品进行配资的业务将会消亡,对于信托行业的影响深远。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2.3. 55号文”下,银信合作业务模式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

  银信合作一直是信托业最重要的特色业务。2017年四个季度,银信合作余额分别为48796亿元、51618亿元、54343亿元和61702亿元,占信托资产的比重分别22.21%22.31%22.27%23.51%。近六年来,银信合作占信托资产比重虽然下降,但绝对额持续增加。商业银行仍然是信托业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和金融同业合作机构,且银信合作形式多样,合作内容日益深入。银信合作正从传统的银信通道类业务逐步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条线,包括银信理财、银信同业、银信代销、托管清算等。信托业通过深化与银行的多元化业务联动,不断拓宽自身的业务发展空间。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无论业务模式如何变化,银信合作的本质仍是影子银行业务,来帮助银行规避一系列监管要求——由于银行受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不良率、拨贷比、信贷投放额度和领域等多方面监管指标限制,银行往往以表外和表内资金通过信托计划为融资企业发放信托贷款,或通过投资票据、信托受益权或带回购条款的股权等非标资产,实现间接融资。

  以银信通道业务为例,由于通过理财资金或同业资金对接特定目的载体(SPV,即信托计划),将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转化为风险权重较低的同业业务,或者将表内的贷款业务腾挪至表外理财业务,减计风险资产、少提减值准备,实现了规避监管指标套利。同时,在该业务模式下,融资客户大部分为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及“两高一剩”行业,规避了信贷投向政策。

  银监会201712 22 日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别从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双方规范银信类业务。《通知》首次将银行表内外资金和财产权(收益权)同时纳入银信类业务的定义,明确银信业务中银行和信托的行为和权责界定,禁止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等领域,并提出了加强银信类业务监管的要求。

  对于银行来说,55号文中对于委托人责任的明确以及要求统一授信管理,开展通道业务的必要性和积极性降低。一方面,55号文明确银信通道业务定义时,提出如果开展银信合作的通道业务出现损失与风险,责任将全部由作为委托人的银行承担,这将会使得银行在开展通道业务时更加谨慎,积极降低;另一方面,55号文提出银信合作中,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进行授信管理,并受表内授信集中度监管指标限制。由于表内资金对接信托计划此次也被纳入银信合作业务的监管,所以银行表内资金借助信托来放款以规避集中度与授信限制的做法与银行直接自己放贷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银行来说,开展银信合作的必要性降低。

  对于信托公司来说,55号文对信托公司在银行类业务中的责任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信托公司对于拓展银信业务将更加谨慎。55号文要求信托公司在银信类业务中,应履行勤勉尽责的受托责任,加强尽职调查,确保信托目的合法合规,不得接受委托方银行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担保,不得与委托方银行签订抽屉协议,不得为委托方银行规避监管规定或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提供通道服务。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以后开展通道业务不再是躺着挣钱那么简单了,需要去区分信托目的是否合理或者合规,信托公司做通道业务也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这就需要权衡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结果可能是要么提价,要么放弃。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3. 集合理财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均上升,平均收益率上行

  3.1. 发行数量和规模涨幅均超40%

  据用益信托网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财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25791.93亿,较2016年增长40.08%2017年集合信托发行数量为11165只,较2016年增加了3596只,增加幅度为47.51%从月度发行情况来看,下半年每月发行量要高于上半年每月发行量,从六月开始每月发行规模处于较高位置。发行规模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企稳,企业融资需求高。同时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明显以及监管对地产等行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进行限制等原因,也导致一部分债券市场的融资需求被挤压到信托市场。信托行业2017 年规模的迅速扩张,可以从社会融资中信托贷款规模的急速提升中窥见,2017 年全年累计新增信托贷款2.26 万亿元,创下单年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63%,较此前最高的2013 年增长22.80%,各单月均连续实现同比大幅增长,说明规模抬升并非短期行为。在传统信贷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社会融资的规模快速增长缓解了融资之渴。

  2017年单只信托产品平均规模为2.31亿,而2016年单只信托产品规模则为2.43亿,单只信托产品平均规模有小幅下降,整体平稳。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信托公司方面,2017年中航信托共发行集合信托1148只,仍居第一位,规模达1638亿元,占整个信托行业全年新发行集合信托规模的6.35%,从去年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外贸信托和兴业信托发行数量分别为664、552,分别列居于发行数量第二、三名。兴业信托和云南信托分别以1324亿元、1315亿元居于发行规模第二、三名。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3.2. 平均收益率略有下移,但全年呈上行趋势

  我们从已经公布的产品中获取可供参考的集合理财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根据用益信托网不完全数据显示,2017年,已公布的集合理财类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6.77 %,与2016年相比平均收益率下降12bp;其平均信托年限为1.7年,信托产品的平均年限缩短0.05年,基本保持稳定。

  从2017年收益率走势来看,2017年预期收益率一路上行,尤其《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的12月份,收益率大幅上升,且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究其原因,脱离不开今年债市利率上行的大环境。一方面2017年严监管背景下,债市情绪紧张,收益率上行明显;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好转,社会融资需求较高。双因素作用下,导致融资成本上升,最终推动信托平均收益率上行。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信托产品收益率期限结构来看,收益率曲线所处位置较2016年略有下移,除1年以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较2016年有明显抬升外,其他期限的产品收益率较2016年均略有下移。2017年,信托期限在一年期以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75%;信托期限恰好为1年的平均收益率为6.79%,信托期限在12年之间的为6.9%,恰好是两年的为7.05%23年的为6.86%,恰好是3年的为7.05%,期限在三年以上的则为7.02%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3.3. 资金使用方式:证券投资类发行规模最大,股权类平均收益最高

  观察集合理财信托产品资金使用方式,证券投资类、贷款类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均有大幅上涨分列第一、二位,分别为10201.73亿元和6733.47亿元,分别占总规模39.55%、26.11%。权益投资类发行规模列居第三,较去年稍有下滑,从去年的4667.89亿元下降到3761.17亿元,占总规模14.58%。证券投资类、贷款类和权益投资类三者总和的占比超80%。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较2016年整体略有下滑,只有股权投资和权益投资仍维持在7%以上,分别为7.18%和7.09%。组合运用类收益率仍为最低,但较去年有所上涨,从4.47%上涨到5.4%。(详见下表)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3.4. 投资方向:金融类和房地产类占比回升,其他类大幅缩水

  2017年全年新发规模的情况来看,新发集合信托的投资方向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变化,金融类与房地产类方向占比均有大幅上升,金融再次跃升为2017规模占比最大投资方向。工商企业类占比略有上升,投资于其他类的集合信托产品占比明显缩水,基础产业类发行规模占比稍有下降。

  具体来看,金融类信托和房地产类信托的发行规模分别为9053.07亿元和5920.93亿元,分别占比35.01%22.96%,较2016年分别上升12.47%8.94%。金融类占比的大幅回升,与2016年证监会发文限制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后,大量业务向信托公司回流相关。同时2017年的股票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也使得投资股票市场的信托规模有所增加。房地产信托规模和占比的回升主要和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高景气度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有关,也和监管对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限制有关。

  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规模为3373.23亿元,占比13.08%,较去年上升2.2%。工商企业类规模上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回暖带来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机遇、新需求。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信托业敏锐捕捉新时代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的新机会,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基础产业类发行规模2318.97亿元,占比8.99%,下降4.88%。基建类信托近年新增规模增速都较弱,这与国家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有很大关系。

  其他类信托发行规模为5125.73亿元,占比19.87%,下降18.01%

  从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除其他类信托外,各投资方向的信托平均收益率较去年均有小幅下降。平均收益率最高仍为房地产信托,平均为7.1%,较2016年下降21BP;其次为基础产业类信托,收益率为6.94%,下降24BP;工商企业类和其他类信托平均收益率持平,均为6.82%,工商企业相对2016年下降月35BP,其他类则上升39BP。金融类平均收益率处于最低位,仅为6.33%,下降15BP。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3.5. 收益类型:固定收益类信托发行数量约八成

  2017全年,共发行11165只集合信托,其中8918只为固定收益类,分层收益和浮动收益类分别为850只和1397只。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79.87%,平均期限为1.68年,平均收益率为6.71%;分层收益产品占比7.6%,平均期限2.03年,平均收益率为7.18%;浮动收益类产品占比12.51%,平均期限为1.6年,平均收益率5.73%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由于固定收益产品为主流产品,所以就分类分析中,我们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的集合信托产品。固定收益类信托中,投向金融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产品居多,分别为2724只和2160只,分别占比30.54%和24.22%;资金使用方式方面,权益投资类和贷款类居多,分别为3500只和2488只,分别占比39.24%和27.9%。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固定收益类集合理财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方面,整体有所下滑。其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产品收益率最高,达7.10%,其他领域最低,仅为6.54%。资金使用方式来看,股权投资收益率最高,为7.20%,其余均在7%以下,其中证券投资方式最低,仅5.36%。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4. 基础产业信托:地方债务监管加强,发行量继续下滑

  4.1. 基础产业信托发行情况:发行规模和发行数量继续下滑

  2017年基础产业信托发行数量和规模继续下滑,发行数量为963只,发行规模为2318.97亿元。发行数量减少143只,减少12.92%;发行规模减少235.35亿元,减少9.21%近几年,基建投向的集合信托新增规模增速都较弱,这主要与国家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有很大关系。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14.93%,比2016年回落0.78%

  具体来看,上半年基础产业类信托规模和数量均低于下半年,上半年整体发行规模为949.25。其中二季度发行规模仅有384.69,占全年规模16.59%,四月发行规模骤降,仅发行65.7亿元,降幅近一半。主要原因是受从三月末开始开展的“三三四十”专项整治工作的影响。针对涉及变相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业务模式加强监管,同时更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企业提供融资时,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任何形式提供担保,对银行的资金通过信托流入平台类企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下半年,随着自查工作的结束,银行与信托的业务合作相对于自查阶段有所恢复,基础产业信托下半年发行规模1369.72亿元,较上半年增长44.29%。其中12月发行量大幅上涨,高达357.77亿元,接近二季度整体发行规模。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4.2. 信托公司发行情况: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华润信托发行规模占三甲

  据用益信托网2017年基础产业类产品发行情况统计,建信信托、交银信托及华润信托发行规模列居前三甲,其中建信信托基础产业类产品发行规模总计234.33亿元,其次交银信托发行规模为179.07亿元,华润信托以153.06亿元紧跟其后。发行数量来看,整体有所下降,建信信托以92只居第一,中江信托中信信托分别以61只、54只居二、三位。从单只产品发行规模来看,交银信托和华润信托发行产品规模较大,发行规模前十的产品中,交银信托占两只,华润信托占三只,其中交银信托产品“国寿陕煤债转股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100亿元规模居第一,中融信托“融昱1号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V类”规模为41.85亿元居第二。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4.3. 基础产业信托地区分布情况

  2017年披露基础产业类信托项目所在地区的823组信托产品(占总数的85.46%)的项目所在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贵州、江苏、四川、山东、湖南、云南等地为平台类项目发行集中地,这与2016年非常相似,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的融资结构与地方的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其中贵州发行238只,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可见贵州地区的债务规模庞大,这也与贵州经济增速较高的表现是一致的。江苏地区从去年的206只降低到139只,居第二位。发行城市来看,北京以143只居于第一位,合肥以140紧随其后,南昌以99只位列第三。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5. 房地产信托:地产投资旺盛叠加融资渠道受限,规模大幅提升

  5.1. 房地产信托发行情况:发行规模大幅上升

  2017年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一路飙升,延续2016年的上涨趋势,甚至涨势更猛。2017年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为5920.93亿,较2016年增加3337.94亿元,增长129%,共发行1916只产品,较2016年增加1045只,涨幅达120%。每款产品的单位发行规模从2.96亿上升到3.09亿,有小幅上升。

  从发行时间来看,2月之后就开始呈现一路高速上升的趋势,进入四季度上升趋势才停滞,发行规模逐渐平稳,12月发行规模和数量均有小幅下降。发行规模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保持旺盛的同时,监管对于银行贷款投向地产以及地产行业发债进行了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转向信托公司。201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7%,较2016年上行0.1个百分点。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5.2. 信托公司发行房地信托情况:四川、爱建、五矿位列三甲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数据,2017四川信托总计发行房地产类信托372.76亿,位列第一,其总计发行133只房地产类信托。其次爱建信托364.04亿的发行规模居于第二位,其发行数量达186只,发行数量最多。五矿信托总计发行房地产类信托57只,总规模323.3,居于第三。从平均年收益率来看,整体有所下滑,其中山西证券(7.92 -1.37%,诊股)以8.33%领衔,但其全年发行了6只房地产信托,规模总计8.72亿元;国元信托以8.3%的平均收益率紧跟其后,但国元全年只发行了一只房地产信托产品,规模为3亿元;此外粤财信托收益率为8.16%,全年共发行4只,总规模15.86亿元。目前仅这三家信托收益率仍维持在8%以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5.3. 房地产信托地区分布情况: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房价上涨较多的城市

  2017年有项目所在地信息的1643组信托产品(占总数的85.75%)进行分析。根据项目所在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图13所示,可见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四川、河南、四川、重庆、福建、山东等地区为房地产信托项目发行集中地。发行城市方面,杭州、北京、上海、成都、郑州、南昌、福州、西安、广州、青岛等地房地产信托发行数量均居前列。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寒冬”将至,行业亟待变革——2017年信托市场年度报告

  6. 展望:行业“寒冬”将至,信托业面临迫切转型需求

  走进新时代,经济环境、监管环境、资管行业格局均在发生新的变化,信托行业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开启一段新的历史周期,变革与重构将成为2018年信托行业的主题。

  6.1. 通道业务收缩是必然,行业“寒冬”将至

  严监管仍是主基调。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表示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接下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金融严监管依然是2018年金融行业的主题。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稿及配套的细则将会陆续出台,对于信托行业来说,规范通道业务、房地产融资、政信合作、银信合作及证券投资信托分级,打破刚性兑付,加强投资者保护,金融反腐等都将成为信托业监管的重要抓手。从监管层的表态来看,2018年信托业监管形势会比2017年更加严峻。

  通道业务收缩是必然结果。本轮监管的一个重点就是通道业务,无论是“资管新规”还是“55号文”,针对通道业务,均有较严格的监管要求。事实上,“去通道”工作在其他资管子行业早就开始了,2016年下半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决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分别对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做了净资本约束,倒逼去通道业务,2017年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收缩明显。而针对信托行业的“去通道”监管的要求出台时间较晚,由于监管时间差的存在,通道业务大规模回流信托。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2017年以来,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扩张较快,使得当前信托行业面临的“去通道”的压力非常大。从2017年底开始,针对信托“去通道”监管信号密集出现,201712月底的银监会“55号文”、信托部邓志毅主任主持座谈会讲话以及2018年以来“一行三会”配套文件都表明2018年信托业整顿的关键环节是“压通道“。监管层的目的非常明确,规范银信通道业务主要是针对银行的跨表、出表、调表需求进行限制。随着监管的日益严厉,一些信托公司也主动表态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预计2018年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将会出现明显的萎缩。

  信托行业将面临调整期的阵痛。随着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信托业近年来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或将不再,规模缩量、业态重构、整顿等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首先,由于通道业务占比达到70%左右,那么2018年通道业务规模压缩对于信托规模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明显的。其次,从融资市场的结构来看,随着宏观经济将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去杠杆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信托行业所面临的融资市场将发生结构性转变,信托公司需要去主动适应。再次,从整个资管行业来看,伴随实体经济去杠杆化、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信托公司先前通过简单、初级的产品设计难以寻找到市场,行业内围绕客户的竞争日益加剧,尤其是随着资管新规打破行业界限,信托公司届时将会和银行、证券、保险一同竞争,信托公司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而从信托公司的资产端来看,房地产行业面临比较严格的调控正处于下行周期,地方融资平台面临地方政府债券严监管,信托行业传统优势领域的房地产和政府平台的业务难有扩张空间,对于实体领域,如先进制造业、医疗健康、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需要信托公司具备更加专业的眼光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于此前主要依靠通道业务、房地产业务和信政业务的信托公司而言,需要时间来提高相关专业能力和转型。

  从信托公司的资金端来看,资管新规以及银行流动性管理新规都将会进一步约束信托公司机构端的资金来源,而打破刚兑对于零售端(个人投资者)资金来源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步显现。

  6.2. 信托业刚性转型期正式拉开序幕

  最近几年,回归本源,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一直是信托业发展和转型的方向,行业里面的一些信托公司一直在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方向,如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但是与传统的业务模式相比,新业务方向见效慢且对信托公司的投入要求较高——团队建设、风险管理能力、项目获取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等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信托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债券融资获取收入,直接找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放贷款,由于房地产一直处于上行周期以及地方政府对于平台企业的隐性担保,风险低收益高;另一种是协助银行资金进行腾挪的银信通道业务,信托在其中发挥牌照优势、赚取单价微薄的事务管理服务费,但银行的需求规模很大,容易做大规模。依托“通道”和“刚兑”两大制度红利,信托公司依靠传统的业务就可以赚取了丰厚的融资利差收益和服务收益,对于新业务模式的开拓积极性并不强,转型的需求并不是太迫切。

  当前时点来看,信托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监管环境、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信托行业也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当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改革是主线,房地产调控和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不会放松。金融严监管持续推进,“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等方向是比较确定的。维系传统业务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信托业已经不能像以前依赖于非标需求高增和监管套利来实现高增长,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信托业的扩张,业态重构在所难免,信托行业的转型由之前的主动探索到不得不变的时候,刚性转型期正式拉开序幕。

  至于该怎么转型,首先要明确市场的需求和信托行业自身的市场的定位。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主要矛盾出发来看,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本质上来讲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实体经济,即经济结构转型深化以及产业优化升级带来的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居民财富持续提升,消费升级等带来的财富管理需求和融资需求。对于信托业来讲,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选择转型的方向。

  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同业相比较,信托行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基于信托的天然制度禀赋,即可以实现风险隔离和事务管理功能;二是信托业具有跨市场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优势,具体体现为通过运用股权、债券以及夹层融资等多种方式,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业等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这种独特的制度优势使信托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能够发挥个性化主动优势,借助于与其他金融同业的合作,整合多领域资源,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结合信托业自身的制度优势和行业优势,回归信托本源,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信托行业转型的大方向。信托行业在私募投行、事务管理、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本源业务条线的转型和创新值得期待。例如,信托可以利用其跨市场资产配置的能力,推进跨领域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参与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中高端消费、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一方面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投资渠道的多样性,加快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此外,信托行业具备丰富的夹层和结构化融资经验,通过不断强化结构化投融资思维和能力,可采用私募融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实现资金配置,有力支持产业优化调整。

在售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热销理财产品 更多>>
信托产品预约流程